日前,中国生理学会肾脏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低氧因子基础与临床国际高端论坛在南京顺利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与会,其中包括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余学清教授、中华肾脏病学会前任主任委员林善锬教授、美国Vanderbilt大学Volker H. Haase教授、英国剑桥大学Patrick Maxwell教授和伦敦帝国理工大学Damien Ashby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蓝辉耀教授、香港大学Sydney Tang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众多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肾脏病专家。
我院泌尿外科肾移植组负责人张明教授受邀在大会上作了“HIF-2α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张明教授介绍了上海仁济医院肾移植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和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自2015年1月1日起,我国移植器官主要来自心、脑死亡的自愿捐献者,此类患者因多种原因造成呼吸、心跳停止,不得不借助呼吸机和药物来维持呼吸、心跳和血压等基础生命机能。这样的临床过程极易造成多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大大降低供器官质量。因此近年来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移植临床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根据这样的临床现实,仁济医院肾移植研究团队把研究重点瞄准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希望通过基础研究积极推动临床进步。
低氧诱导因子(HIF)-2α是哺乳动物细胞内最重要的低氧反应分子之一,但是对于肾脏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损伤其意义之前一直未得到阐明。仁济器官移植研究团队通过长达5年的连续研究,发现HIF-2α既能够改善肾脏再灌注后组织局部的微循环血流,又能够通过抑制NKT细胞功能阻止机体免疫系统对肾脏的二次打击,是一个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面手”。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国际著名的肾脏病专业杂志《美国肾脏病协会杂志》和《肾脏国际》等都刊发过该团队的研究成果。报告结束后,有关专家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
由于HIF激活剂作为透析患者贫血治疗的新型药物已经进入了三期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专家一致认为应当考虑把这类药物作为临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药物,并就新的临床研究项目的开展进行深入讨论。